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两会”期间,脱贫攻坚成为了高频词,税务部门发挥税收在脱贫攻坚领域的职能作用,送政策、送产业、送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得到了代表委员的点赞。
“腰包鼓了,税收红利惠及于民”
“产业扎根乡村,农民腰包鼓了,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扎根农村几十年、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说。
提起乡村振兴中的税务力量,陈先志算起了一笔账,2019年企业享受减税降费政策减免超12万元,特别是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出台后,企业为19户贫困社员建档立卡,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
同样最关注脱贫攻坚问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从“三堰埫、山山荒”到“三堰埫、大变样”,见证了全村脱贫的吉明东深知企业办得越火,老百姓日子就越甜。
“受益于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利好,村里的天景钙业有限公司在2019年减税近80万元,经营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有好政策的撑腰,税务部门的帮扶,我们将把企业做大做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吉明东表示。
企业发展,反哺于村。据吉明东介绍,2018年起企业每月向年满70岁的村民提供生活补贴,减少了村民养老负担。在产业带动下,村民的年均人收入达到了3万元。
“信心足了,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农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政策成效如何?如何抓好产业扶贫?这些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
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村委会主任杨莉对此深有体会,“有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撑,我们更有信心发展栀子产业,让栀子花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花、幸福花,把红利实实在在传递给农民!”
杨莉表示,在打造栀子产业链过程中,作为农业企业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今的减税降费新政,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为农民增收再鼓了一把劲,为传统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年初以来,各地扶贫产业在疫情影响下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代表委员们表示,税收助力产业转危为安,让脱贫更有信心。
“在面临紫菜大幅减产困境时,税务部门送来了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找渠道、拓销路,促进稳岗复产。”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对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表示赞赏。
据张立祥介绍,紫菜产业是黄窝村渔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疫情期间收购商锐减、销路收窄、价格下跌,全村紫菜减产了三分之一。受益于一次加工产品免征增值税、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政策,企业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紫菜日交易额达600万,和渔民共克时艰的信心更强了。
“干部亲了,共同决战脱贫攻坚”
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增强了扶贫产业的“造血”能力,引导贫困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塑造地区特色品牌。不仅如此,税务部门扎实做好对口扶贫援助等工作,统筹多方资源,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
“这些年,税务驻村干部坚持每月来拉家常、问冷暖,详细了解农户生产经营、经济收入等情况,像对待家人一样帮扶贫困农户。”全国人大代表、淘宝店铺“陇上庄园”经营者梁倩娟感慨道。
在贵州,全国人大代表、从江县马安村祖英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祖英也感受到了税务部门的暖心帮扶。
“全员参与、尽锐出战。”提起当地税务部门对刺绣产业的支持,韦祖英连连点赞。据介绍,2014年以来,24名税务干部定向开展政策辅导,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帮助村民解决返乡创业、发展传统刺绣产业中的困难,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多亏了税务部门的鼎力相助,我们的刺绣产业才会如此顺利,税务部门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涉税问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民族刺绣的信心。”韦祖英告诉记者,得益于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交的税减下去了,购进了5台刺绣机,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终于得以实现。
目前,全村苗族服饰加工微型企业发展至30余家,带动全村1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助力40多户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苗家“绣娘”用一双双巧手绣出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