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区局:深耕“牛经济”让“放牛娃”过上了“牛日子”
发布时间:2024-12-06 08:44 来源:溪湖区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

岁末将至,整片大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牛仁牧业的大门前,几株枯枝在风雪中摇曳,勾勒出冬日特有的静谧与萧瑟。在这严寒之中,牛仁牧业的牛棚犹如一处温暖如春的避风港,牛儿们悠然自得地漫步在铺着柔软干草的棚内。角落里,一台收音机正播放着旋律悠扬的乡村音乐,与牛儿偶尔发出的低沉哞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冬日乐章。饲料槽边,新鲜的草料和精心调配的饲料散发着香气,吸引着牛儿们上前享用,它们或低头细嚼慢咽,或偶尔抬头打量这方小天地。

“来到我们养牛场,不仅能够体验生态农业,还能观光旅游,累了有特色民宿可以住,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城市短途游、亲子游的好去处。”牛仁牧业的负责人张文弟说道。

张文弟,一位朴实而地道的农民。起初,他只是一个子承父业的“放牛娃”,晨光初照时放牛,夕阳西斜时喂牛,每天的生活简单而平淡。在成为豆腐房沟最大的养牛户后,爱琢磨的张文弟并没有满足现状,他不断学习养殖技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努力做好养牛产业。2006年,通过不懈努力和当地各部门的支持,爱民牛仁牧业应运而生。

“我就是个养牛的,说起开公司这事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公司刚成立那阵,全靠我一个人忙活,我又跑业务又管财务,有的涉税业务我也不咋熟悉,挺上火的。溪湖区税务局得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我解决问题,税务人员不仅建立服务台账,实时跟进涉税事项办理,还对我们公司可能遇到的各种涉税问题及时解答,税务人员看我不是专业的财务,还提醒我要加强财务管理,预防涉税风险。有了他们帮忙,我心里踏实不少。”张文弟说道。

企业成立之初主要以奶牛养殖为主,并为国内多家大型奶制品企业供应优质鲜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张文弟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依赖供应原材料的利润难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好奶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实在可惜,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于是,一个延长产业链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开始萌芽。

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张文弟发现将鲜奶加工成各类奶制品能显著提升利润空间,并通过采用“前店后厂、即做即卖、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向第二产业过渡。2014年,首家“牛仁鲜奶吧”在本溪开业,店内销售鲜奶、酸奶、面包、冰饮等品种。随着“鲜奶吧”的牛奶和奶制品得到百姓认可,目前牛仁牧业已经发展了14家“鲜奶吧”连锁店,逐步实现本溪市区的全覆盖。

“企业发展了,队伍也壮大了,给新员工落实好社保的事,我不敢马虎。记得我去给新员工交社保费的那天下着大雨,这让本来就不好走的山路更难走了,等我好不容易赶到溪湖区税务局,眼瞅着还有五分钟就到午休时间了,我心里那个急啊,生怕上午这事儿办不成,下午再来又耽误了新同事们的事儿。正当我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税务局大厅的工作人员看出了我的焦急,二话不说就过来安慰我,还告诉我他们能提供延时服务。就这样,他们加班加点,帮我把新员工的社保费给办妥了。”张文弟说道。

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以来,在广泛搜集信息后,张文弟又嗅到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在赴外地考察学习归来后,他决定启动观光牧场科普生态园综合体项目。“我们在2017年投资建设了科普文化博物馆,馆内不仅有牛奶的生产加工过程,还有豆腐房沟的历史文化。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又相继建设奶牛公园、科普教育展示区、牛奶加工制作观赏区、乡村民宿等,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学习到‘牛文化’。”

“我也是第一次来这么特别的地方,不仅能看自然风光,还能喝牛奶、学‘牛’知识。我还注意到,科普教育展示区还有关于涉农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宣传,出来玩一趟,还能学习税务知识,下回我要带我家孩子一起来,让他也涨涨知识!”来自沈阳的游客王女士说道。

如今,一个集观光体验、旅游度假、餐饮娱乐、科研教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发展势头正旺,企业奶牛存栏数量也从过去16头发展至现在的300多头,年产鲜奶600-700吨,年可繁育犊牛将近100头。“每逢节假日,我们这里的游客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忙的脚不沾地,实在没时间去税务局办业务。我们向溪湖区税务局反映完这个问题后,溪湖区税务局立马派出多名青年干部‘一对一’辅导我们使用新电子税务局开票,申请提高发票额度,保障我们在旅游高峰期顺利经营。税务人员还教会我们使用系统中的智能客服和人工服务功能,以后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自个儿在单位就可以搞定了!”牛仁牧业的会计尚平说道。

谈起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张文弟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引入先进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线,还会打造“牛文化”风情游并开发文创产品,提升游客体验,企业也将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前沿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并争取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张文弟相信,在企业成员的努力和溪湖区税务局的支持下,牛仁牧业能够成为本溪的“地方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