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辽宁省税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照《全国税务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工作方案(2018年—2022年)》各项改革任务,按照全国“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聚焦办税、缴费服务堵点、痛点、难点,着力查短板补弱项、抓改革促提升,出台了系列“举措包”,持续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倾力不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打造负担更轻、办税更快、服务更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阜新市税务人员上门为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 满大千摄
顶层设计完善机制,“谋”出发展之势
辽宁省税务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凝共识、聚合力,持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全省税收营商环境建设顶层设计。
先后制定了《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和深化“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辽宁省税务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责任分工,做到挂图作战,对标对表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工作中,注意落实《税收征管操作规范》、《纳税服务操作规范》和《电子税务局建设规范》,开展了核心征管子系统、网上税务局、社保和非税收入征收等信息系统优化调整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018年,确定了“构建纳税服务大格局”的远景目标,制定了2018年-2020年三年工作规划,包括24项主要任务、96项具体措施,实施“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马上办、自助办、上门办、协调办、跟踪办”的“八办”举措。
2019年,制定了2019年-2022年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了27项主要任务、71项具体措施。
2020年,是纳税服务大格局建设决胜之年,在全省税务系统开展了“深化纳税服务大格局建设 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专项行动,制定了9大方面、22个工作事项、111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纳税服务大格局在全省扎实落地。
2021年,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实践活动,推出10大类43项110条便民惠民利民举措。
重机制建设,谋划发展之势,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一系列有规划有实施的“组合拳”在优服务、降成本、营造良好法治税收营商环境上动真格、出实招,使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了由从前的“办事繁琐、求问无门”到今天的“事事简化、服务上门”的转变。随着“放管服”改革机制的一项项落实,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政策福利“落袋”,企业发展信心日益增强。
便捷办税精准服务,“简”出发展之径
取消部分税务证明事项工作,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化登记和注销流程,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即时出具清税证明,并实行容缺办理税务注销。建立电子资料库,实现电子资料的分类管理和存储,对已经上传过的资料,实现实时调用,避免重复上传。
全省税务系统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操作规范》和《纳税服务规范》,修订了辽宁省涉税事项清单和《纳税人办税指南》,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推动流程再优化、办税再提速、服务再升级,简化办税事项和资料报送,压减纳税次数、纳税时间,真正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切实提升便利化。
—坚持科技引领,打造“智慧税务”,全面改进办税方式。近年来,辽宁省税务系统大力推行“线上办”“掌上办”“一网办”“智能办”“自助办”;扩围“非接触式”办税清单至214项,涉税申报网办率达99.2%;拓展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多元化税费缴纳方式,实现纳税、缴费“掌上办”;探索建立以5G系统为支撑的远程集约办理中心,让“智慧税务”走进涉税费事项网上办全覆盖范围。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流程再造”,切实减轻办税缴费负担。全省税务系统创新推出了税费一厅式“首问首办”,涉税事项审批环节前移办税服务厅,通过压缩时限给办税缴费“提速度”,到目前已累计精减办税环节124个,审核审批环节压缩54.06%,办税时间平均缩短62.85%;还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务注销办理时限压缩了10个工作日、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电子退税已实现全省全覆盖;同时,将增值税、消费税及城建税等主税附加税费整合实现一次申报,推行财产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纳税人的购车、缴税业务均可在4S店内“一站式”办结;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对不动产登记办理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减少重复提交资料60%以上。
—坚持换位思考,推行“靶向服务”,不断增强服务精度。全省税务系统在全省131个办税服务厅建立了由专家团队组成的“税事通”工作室,配备专家人员1077人,开通电话线路42条,实现了简单事马上办、疑难问题“专家会诊”;在辽宁省电子税务局设置了多个弹窗提醒功能模块,有针对性地把新税政信息及时推送给纳税人、缴费人;随着财税库银系统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信息“跑网路”,为退税“加速度”;还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套餐服务”,分类精准推送政策、优化涉税事项办理,努力为辽宁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纳税、缴费服务。
刚柔相济优执法,“管”出发展之力
辽宁省税务系统将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有机结合,管出公平、管出质量,大力改进执法方式,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
—约束税务执法权力,推进“阳光执法”。为解决税务行政处罚幅度宽泛、自由裁量弹性过大等问题,修订了《全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77项税收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进行了规范,在全省实现了“同错同罚”;深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三项制度”,建设应用税务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和音像记录管理平台,解决执法不规范、不透明问题,促进税务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还聘请万名纳税人为税务廉政特约监督员,推动税务系统执法规范、风清气正。
—营造税务执法氛围,实施“柔性执法”。全面实施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无风险不检查、无审批不进户、无违法不停票”,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对纳税人、缴费人初次发生、危害轻微、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免予行政处罚,让税务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打破传统的“申请材料齐全再受理”模式,180个事项可以先办理后补正资料,为落实“最多跑一次”提供有力保障。为打造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税收监管机制,全省实行了纳税人动态信用管理,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助力“信用辽宁”建设取得新成效。
—优化税收数据应用,提升管理质效。逐步建立以人为单元、以任务为流程,涵盖税收业务、党务、政务等所有办公项目的工作平台,最终实现税务人员一次登录,各事通办,在线办公环境的智能、内控、公正和透明有效助力税务内部工作效能的整体提升。同时,开发建设辽宁省税收大数据管理平台,推进大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以数治税”作用。
减税降费送福利,“助”成发展之源
为切实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全省税务系统打出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的组合拳,助力市场主体充分“活”起来。
—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全省各级税务部门运用纳税人学堂、税务大讲堂等形式和新媒体等载体,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解读,同时,通过各种涉税信息管理系统,主动甄别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实施政策精准送达,确保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持续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开展“春雨润苗”帮扶行动。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2020年7月1日开始,辽宁省税务系统开展了“税务帮扶行动”,制定了9项重点任务,细化为126条具体措施,深入企业开展“网格化”“一帮一”“多帮一”等多种形式帮扶。针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依托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深入开展“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分析,促进供需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实现对接。
—擦亮“银税互动”品牌。2019年,辽宁省税务局联合银保监局、金融部门开发建设的辽宁省“普惠金融企税银综合智能服务平台” 升级了“银税互动”的网上功能;2020年,线上“银税互动”扩围至23家银行,惠及超过1.6万户纳税人;2021年前4个月,该平台为全省纳税人贷款超过170亿元,其中,为小微企业贷款96亿多元,大大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为市场主体送去了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银税互动”工作获得辽宁省政府授予“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新典型经验做法”激励奖励。